1)《柬埔寨成东盟地区第一个推广使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国家》:金边时间2021年5月11日上午,柬埔寨国务部长兼柬公共工程运输部部长孙占托阁下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刘强董事长举行关于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互利合作的在线视频会议。孙占托部长指出,作为交通和道路的主管部门,柬公共工程运输部将竭尽全力帮助和协调推进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在柬埔寨的应用落地。同时,希望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尽快来柬,对550套北斗终端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帮助柬积累使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终端的成功经验。
2)《西北研究院与联合国环境署开展蒙古泥炭地领域合作交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晓东研究员团队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蒙古科学家就蒙古泥炭地和植被变化问题开展线上交流。联合国环境署新获批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蒙古泥炭地管理,增强草地生态系统适应力及游牧民生计”正处于项目建议书编写阶段。本次会议侧重交流各方在蒙古泥炭地研究与管理方面的相关进展,促进现有项目间的整合和互相增效,推进南南合作。
3)《“蛟龙号”技术性能优化项目完成海试验收》:近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应用与性能优化”项目完成海试验收,并通过了中国船级社检验认证。此次,综合“蛟龙号”南海和西北太平洋2个阶段的海试结果,专家组给出了99.25的评价高分。据了解,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应用与性能优化”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牵头承担,围绕热液区、深渊区前沿科学研究需求,从提高潜水器水下作业效率及安全性,降低运行成本等角度,对“蛟龙号”的结构、电气、机械、控制、声学等关键系统进行技术性能优化。
4)《推进各地开放与发布历史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资源》:5月12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自然资源部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将做好自然资源成果和统计数据信息公开,推进自然资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向社会公开。《要点》明确,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和专业统计数据信息公开。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重点发布或更新行政区划、重要地名以及道路、机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地理信息,更新发布1:100万和1:25万公众版测绘成果数据,发布天地图2021版,推进各地开放与发布历史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资源。
5)《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参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5月11日,第五届丝博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安举办。论坛以“协同大治理 共建幸福河”为主题,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单位协办。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向阳代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参加了会议。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关键技术综合示范会召开》:5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关键技术综合示范会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在安阳小麦条锈病示范基地,科研人员开展了小麦条锈病监测、预测与科学防治技术综合示范现场讲解与展示。
7)《2021年自然资源监测启动》: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2021年自然资源监测工作方案》,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启动。方案要求,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统筹利用最新航天、航空、无人机等遥感影像,采用影像比对、内业解译和外业核查等技术手段,开展系列遥感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全国各类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耕地保护等情况,并对重点区域重点要素开展重点监测,对重要目标开展应急快速监测。监测结果将用于国土变更调查、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用途管制、权益管理、生态保护修复、督察执法、林草湿保护等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1)《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第一颗卫星下线》: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的国内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13日迎来第一颗卫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小卫星批量生产阶段。本次下线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面向批产的典型卫星。该卫星由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供配电分系统、姿轨控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工程测控分系统和有效载荷分系统7大系统组成。据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卫星通过零部件出库、部装、总装、整星电测、热控实施、精测、太阳翼安装与测试、质测、振动、热真空、检漏、整星入库等工序,在卫星智能生产线上完成总装集成测试,顺利实现成品下线,有效验证了卫星智能生产线的可行性。
2)《高德地图发布道路作业车辆安全预警系统》:高德地图5月12日发布“道路作业车辆安全预警系统”。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可获取所有作业车辆的实时及历史行驶轨迹、位置、车速等信息,作业车辆的前后方均装有视频设备且全程可视,方便管理人员对作业现场及车辆周边的情况实时、全面掌握。同时,该系统基于视频AI车道级预警和物联网前端技术将道路作业车辆与高德地图联动,实时同步作业车辆位置信息并通过高德地图APP向途经车辆发出预警,提示避让。
3)《中国火星探测器着陆日子近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将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因此从它2020年7月发射升空开始每个关键节点都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今年2月,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这意味着它开始长达数月“绕”的环节。后续“落”则是本次任务中重头中的重头。最近一次中国官方重磅发布有关天问一号火星着陆相关消息,是在今年航天日上宣布中国首辆火星车取名“祝融”号。虽然目前官方没有对外发布天问一号着陆的进一步消息,但按照中国国家航天局此前公布的计划2021年5月中旬着陆火星开展巡视探测的说法,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应该越来越近了。
4)《瞄准“南极—艾特肯”盆地 嫦娥六号为建月球科研站探路》:从远古时便对“广寒宫”充满无限遐想的中国人,正一步步揭开月球的更多奥秘。在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总工程师胡浩透露,嫦娥六号任务拟瞄准2024年前后,以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开展采样返回和探测为目标,开展后续详细论证工作,“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可以作为人类进入深空的前哨站或者试验场”。
1)《新疆生地所在中亚地表水体动态变化研究中获进展》:地表水和陆地水储量是中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及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中亚地表水和陆地水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近年已有一些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表水制图,但其空间分辨率仅有数十米或时间尺度仅有十几年甚至几年,无法实现对地表水体的长期连续监测。
2)《青海盐湖所首次在Journal of Hydrology发表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近日,国际水文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发表了题为Deep hydrothermal and shallow groundwater borne lithium and boron loadings to a mega brine lake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based on multi-tracer models的在线文章。青海盐湖所孔凡翠副研究员,王建萍研究员与香港大学罗新副研究员为此项成果的共同通讯作者,青海盐湖所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该研究成果是自2019年青海盐湖所承担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No 2019QZKK0805)立项以来,围绕柴达木盆地盐湖水文循环及资源元素示踪与量化的首篇重要成果。大柴旦盐湖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北部,硼、锂资源含量居柴达木盆地各类盐湖之首。
3)《成都山地所在孟加拉国东北部洪水应急疏散规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孟加拉国是世界上遭受洪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然而该国洪灾防治能力整体偏弱,难以满足防灾减灾需求。洪灾发生时,紧急避难中心的位置通常是未知,导致潜在洪灾受害者向紧急避难中心转移非常困难,同时由于信息缺乏,援救人员也无法及时抵达灾区。为科学支撑南亚孟加拉国洪水高效管理规划,成都山地所陈宁生研究员、博士留学生Mahfuzur Rahman与国际商业农业科技大学(IUBAT) Md Monirul Islam教授合作开展了孟加拉国洪水应急疏散规划研究,旨在改进孟加拉国洪水应急疏散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损失。
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2021年5月招聘博士后启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2021年5月招聘博士后。研究方向: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模拟预测;城市科学与城市模拟;交通运输地理学、运输物流规划;产业地理学、企业地理学。申请条件: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地理学、城乡规划、测绘学、建筑学、管理学、经济学、交通工程学、物流管理学、计算机、数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发表高质量论文2篇或以上;具备独立科研能力,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或方法,对研究有热情、动手能力强,并具备英文交流与写作的能力;进站后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2021年公开招聘35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根据《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办法》(云人社发[2016]182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工作需要,经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2021年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35名,本次公开招聘21个岗位,招聘人数35人,均为事业编制专业技术岗位。
3)《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招聘公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招聘,招收条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获得国内外博士学位3年以内或将于2021年内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具备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研究方向:2021年度工作站拟招聘博士后岗位信息详见附件,申请者可选择适合的学科及研究方向申报。
4)《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2021年5月公开招聘1名英文科研管理人员公告》:为满足学院科研建设、对外交流的需要,现公开招聘英文科研管理人员一名,招聘条件:政治思想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独立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文化程度、知识、能力,符合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学历、学位等资格条件;具备应聘岗位所需的资格及技能要求;仪表端庄,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工作协调能力;身体健康,能适应岗位要求,体检标准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体检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桂人社规[2019]11号)执行。
1)《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伊朗自然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指南》: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伊朗自然科学基金会(INSF)签署的合作协议及后续达成的共识,2021年双方将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
1)《保山施甸县发生4.7级地震,消防赶赴震中》:5月13日,中国地震台网测定:5月13日11时42分在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北纬24.43度,东经99.24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此次震中位于施甸县旧城乡,距施甸县城33公里,距芒市区66公里,距保山市区76公里,距昆明市区358公里,地震造成临沧、芒市、保山、楚雄等地震感明显。地震发生后,施甸县甸阳站前突分队1车5名指战员携带单兵图传等设备已出动前往震中,后续情况正在跟进。同时,支队全勤指挥部、腾冲、施甸、龙陵、隆阳和特勤站共22车113名指战员3犬已在营区内集结完毕,做好出动救援准备。
2)《塔吉克斯坦发生泥石流造成7人死亡》:当地时间5月12日,根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从11日开始,塔吉克斯坦持续的暴雨造成泥石流灾害,截至目前已有7人遇难。在塔吉克斯坦绍新地区,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有3人被困在车内导致遇难,在库里阿布市遇难的3人中也有2人是因被困车内,另外还有一人在放牧时被泥石流冲走。除人员伤亡外,还有公路、村庄房屋等遭到泥石流破坏。
3)《长江中下游至黄淮有较强降雨过程 江汉江淮等地有强对流天气》:5月14日至16日,受高空槽和低空切变线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和北部、黄淮大部、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西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小时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达70毫米以上,局地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4)《各地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今年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前期,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印发通知,对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进行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加强协作,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5)《国家防办组织防汛会商调度研究部署近日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近日南方地区将再次出现大范围降雨过程。5月12日上午,国家防总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主持召开防汛会商调度会,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联合会商,视频调度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省防指和应急管理部门,安排部署近日强降雨防范及强对流天气应对工作。会议指出,近期南方地区强降雨仍将持续,暴雨中心将在江南到江淮之间移动,受其影响,一些地区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浙江西部、江西东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南部等地发生山洪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局地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6)《日常雷电防御》:人类自身的防护是非常重要的,日常预防雷电的措施有以下方面:1、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如遇雷电应立即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的场地,寻找地方躲避。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10、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户、岗亭或低矮建筑。11、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7)《识灾害 防风险 科学应对》:暴雨内涝考验城市运行、高温热浪影响安全生产、山洪地震威胁生命与家园……自然与社会因素交织叠加的灾害风险,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灾害防范如何能未雨绸缪?在常见的气象灾害面前,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应对、化解风险?本文策划选取典型的八种气象灾害,科普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共同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筑牢防灾减灾的气象防线。聚焦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识灾害 防风险科学应对。
![聚焦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识灾害 防风险
8)《灾害与意外来临时,你会自救吗》: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党和政府长期努力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预防和抵御灾害的能力大幅提高,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筑起坚实屏障。然而,防灾减灾离不开每个人理念与能力的提高,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维护安全、化解风险、抵御灾害。我国当前防灾减灾教育实效如何?灾害来临时,个人应当如何自救?我们共同探讨、求解。同时,我们请来四位活跃在城乡社区的灾害信息员,与您分享防灾减灾的努力与心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是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之源。面对这些不幸的“突袭”,生死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评论列表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