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资讯速读——2021年3月24日

正文

地学资讯速读——2021年3月24日

2021-03-24 | 作者 :

category : 地理信息

综合新闻

1)《我国科学家命名的深海新物种入选世界海洋生物目录》:3月19日,全球权威海洋生物学数据库《世界海洋生物目录》发布了2020年度“十大海洋新物种”名单。其中,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表命名的新物种“派大星”背板海星成功入选。这是中国大陆科学家命名并发表的海洋生物物种首次入选该名单。

2)《第二十二届中国遥感大会征文通知》: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交流近年来国内遥感领域在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遥感技术最新成果,“第二十二届中国遥感大会”拟定于2021年8月中下旬在江苏常州召开。本届会议主题为“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会议同期将举行“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十年总结”、“第十一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新技术新成果展览会及遥感影像艺术展等专题活动。

3)《第十三届亚洲大洋洲区域综合地球观测计划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第十三届亚大区域综合地球观测计划(AOGEO)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线召开。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地球观测组织GEO中国秘书处)主任王琦安代表中国作报告,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高级专务、AOGEO联合牵头人顾行发研究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日本文部科学省主办,以“面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通过地球观测造福亚洲大洋洲区域人民”为主题。百余名来自AOGEO成员国和地球观测组织(GEO)代表在线“云”聚一堂。

4)《《中国科学院院刊》报道清原科尔塔群》:《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3期“中国科学院野外站重点科技基础设施”专栏刊登了“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监测研究平台:清原科尔塔群”(以下简称:科尔塔群)一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陈宜瑜为专栏作序:“建设镇站之宝,提升野外站科技创新能力”。陈宜瑜院士对科尔塔群总体设计、搭载仪器、研究内容与目标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清原站超额完成了中国科学院野外站重点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建成的塔群监测研究平台集多类科研设施于一体,可精准、实时、多尺度地获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监测数据;其核心特征是整合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聚焦次生林结构调控和功能恢复的国家需求,探索生态系统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的前沿科学问题”。

5)《“中巴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成功举行》:3月18日,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巴中心”)成功举办“中巴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北京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各设一个主会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崔鹏和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教授Asif Khan担任联合主席。会议开幕式由巴基斯坦科学院原院长Qasim Jan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中国驻巴基斯坦特命全权大使农融、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正局级)阮湘平和巴基斯坦高教委主席Tariq Banuri、巴计划发展改革部副主席Jehanzeb Khan、巴科技部常务秘书Arshad Mahmood、真纳大学校长Muhammad Ali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在京举办UNESCO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主要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前沿技术,推动UNESCO名录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原UNESCO生态与地球科学部主任韩群力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故宫博物院院长、研究员王旭东等专家分别作专题报告。会议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吸引24万余人线上观看。韩群力在致辞中表示,UNESCO名录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在新发展阶段非常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各位专家的报告将从科学、发展理念与管理实践的不同角度有力地推动对此重要课题的探讨。

7)《2021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正式启动》:今年3月23日是第61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当日,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前提下,2021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正式启动。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参加启动仪式。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它是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子,也是气候变化的关键角色。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旨在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海洋、气候和天气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是为了纪念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实施计划的启动。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联合组织全国气象行业单位开展纪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气象宣传科普。

行业动态

1)《国资托底,北京拟在大兴区筹建首都第一家商业航天基地》:据卫星界消息,北京市经信局航空航天处处长艾滨以及大兴区经信局、区投促中心、安定镇政府、北京大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兴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单位在调研基础上就“北京将在大兴区筹建商业航天基地”一事进行了座谈交流。艾滨表示,要有产业科学布局的前瞻性,高站位的将全产业链发展及产业配套建设的思考融入到规划中,纵向考虑后期终端应用,横向考虑产业配套发展;充分考虑产业基地与临空区、中日示范区的关系,建设首都第一家商业航天基地;在重点项目优先选择布局上统筹考虑,引入产业链关键项目、高附加值的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要研究出台针对性强的商业航天产业专项政策,加快项目落地等。

2)《嫦娥五号轨道器成功进入日地L1点轨道》:18日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嫦娥五号轨道器在地面飞控人员精确控制下,近日成功被日地拉格朗日1点捕获,成为我国首颗进入日地L1点探测轨道的航天器。目前,轨道器对地距离93.67万公里,整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工况正常,后续将在日地L1点探测轨道运行,运行一圈周期约为6个月。

3)《空天院组织开展星上电缆操作培训》: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开展星上电缆操作培训,由重大项目办公室和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联合组织。培训内容包括学习电缆操作规范、观摩实际操作和实践练习。资深操作人员陈建功担任讲师,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相关成员参加。通过此次培训,积累了实际操作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航天项目的研发水平、保障任务按时按节点交付奠定了基础。

4)《蒙古国首位进入太空宇航员获颁国家最高荣誉勋章》: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22日签署命令,授予该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朱格德尔德米德·古尔拉格查国家最高荣誉勋章——成吉思汗勋章。巴特图勒嘎在命令中说,值此纪念蒙古国公民首次太空飞行40周年之际,特向古尔拉格查颁发国家最高荣誉勋章——成吉思汗勋章,以表彰他在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5)《一箭38星!18国通信、遥感卫星“群发”》:俄罗斯当地时间22日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联盟-2.1a”运载火箭,该火箭携带来自十余个国家的38颗卫星。38颗卫星中,韩国的CAS500-1地球遥感卫星是主要载荷,还包括日本的ELSA-d太空垃圾清除航天器、日本的GRUS地球遥感微型卫星、沙特阿拉伯的NAJM-1地球成像和通信小卫星、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通信卫星以及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的首颗D33卫星等。

科研进展

1)《面向卫星遥感观测的高光谱分辨率积雪反射率建模取得进展》: 积雪表面光谱反射率在地球气候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陆面模型参数化方案仅能模拟宽波段的积雪表面反照率,却无法准确地模拟高光谱分辨率的积雪表面光谱反射率,而高光谱分辨率或窄波段的积雪光谱反射率却是目前大多数卫星传感器的主要观测数据。因此,陆面模型模拟与卫星遥感观测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发展能模拟超高光谱的地表反射率的陆面模型成为国际前沿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人员建立一种将积雪辐射传输模型与陆地表面过程模型相耦合,进而模拟面向多源卫星遥感观测的高光谱分辨率的积雪表面反射率信息的集成模型。

2)《2020年云南巧家MS5.0地震及其与鲁甸Ms6.5地震关系研究》:基于巧家台阵、昭通台阵和附近区域地震台网的资料,对巧家地震的震源机制、余震分布、序列参数以及和鲁甸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巧家地震的主震震源机制显示为两个陡倾角的走滑运动节面,走向分别为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区域台网的初步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呈近圆形分布。由于没有地表破裂,难以确定真实的断层面。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的优势分布方向为东西向,与主震震源机制近东西向节面一致。余震震源深度分布主要集中在3~10 km,断层面倾角约85°,与震源机制反演得到的倾角(82°)非常接近。静态库伦应力变化计算结果显示,无论是同震还是震后,巧家地震处在库伦应力降低区域,表明此次地震并非为鲁甸地震触发,因此不是鲁甸地震的余震。巧家地震序列具有低b值和低衰减的特征,表明这一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仍然较高。

3)《我国学者合作研究在因子模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703089)资助下,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陈亮助理教授与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大学的Juan Jose Dolado教授、Jesus Gonzalo教授合作,对高维度分位数因子模型及其在经济金融实证研究中的运用开展原创性的探索。研究成果以“分位数因子模型(Quantile Factor Models)”为题,于2021年3月16日发表在国际经济学顶尖期刊《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上,论文链接:https:// doi.org/10.3982/ECTA15746。

人才招聘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工程学科组2021年3月招聘1名秘书启事》:因项目需要,湿地生态工程学科组公开招聘学科组秘书1名。相关岗位要求如下:岗位名称:学科组秘书;岗位职责:学科组的财务助理,行政秘书与管理。主要承担项目材料整理、项目联络与进度跟踪,成果总结,财务报销,学科组其他相关事务等;招聘人数:1人;学历/学位: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要求:财务、生态学、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有财务工作经验、综合性大学毕业者优先。

2)《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各课题组2021年博士后招聘启事》: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各课题组2021年博士后招聘,岗位职责:与课题组负责人共同制定研究计划,相对独立地开展课题研究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协助课题组经费申请,并积极地以负责人身份依托课题组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及其他国家、省、市各级课题;协助课题组负责人,指导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协助课题组建设和管理。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21上半年人才招聘启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21上半年人才招聘,应聘条件:科研岗岗位聘用需要有博士后3年工作经历或特别研究助理经历;科研岗项目聘用应聘者应在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应聘岗位聘用科研岗者需以第一作者身份至少已发表1篇NatureIndex文章,或以第一作者身份至少已发表3篇国外SCI文章,其中至少1篇已在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的二区或二区以上杂志发表。应聘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岗人员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入选博新计划。

4)《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诚邀海外英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人条件:出生日期在1980年9月1日以后;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导航与位置服务、城市信息学等。

项目申请

1)《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标准化分会首批8项团体标准获批立项》:3月11日,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标准化分会归口管理的《基于低空无人机的高分卫星遥感共性产品真实性检验第1部分:总则》等8项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公告,正式获批立项。这是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标准化分会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首批获批立项的团体标准。《基于低空无人机的高分卫星遥感共性产品真实性检验第1部分:总则》等8项团体标准提案于2020年12月15日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标准化分会全体委员大会上作了立项申请报告。全体委员从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内容的合理性、先进性,标准适用范围,编写的规范性,以及起草组工作基础等方面对这8项标准进行了全面评估,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并进行了现场投票。

防灾减灾

1)《我国大部地区气温仍将回升 中东部地区将有较大范围降雨过程》:今日05时较昨日05时,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江淮、江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气温上升4~8℃。未来两天,中东部大部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大部地区气温仍将有所回升;受大风天气和上游传输影响,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甘肃西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局地有沙尘暴。25-27日,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先后出现小到中雨,沿江地区局部有大雨,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

2)《国家林草局部署全国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3月1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全国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国家森防指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火险形势,安排部署林草系统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特殊。全国各级林草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家森防指的统一指挥,坚持“人民至上、安全至上”理念,以防范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为目标,以“林长制”为重要载体,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认真落实“防灭火一体化”要求,实现“防未、防危、防违”“打早、打小、打了”全链条管理,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春防全胜。

3)《我国首次面向公众发布气候趋势预测产品》:“明天天气怎么样?”查一查天气预报就知道答案。但与常年相比今年雨多还是少?夏天更热吗?冬季是否有大寒潮来袭?种地的农民、啤酒生产商、羽绒服工厂迫切想知道的答案,却很难在公开渠道找到权威信息。从今年世界气象日开始,这一情况将彻底改变。3月23日,中国气象局首次面向公众发布气候预测结论,此后定期发布“气候预测公报”,内容涵盖延伸期(10天到30天)、月、季节和年度气候趋势预测产品,为公众提供气候服务信息。公众可以通过国家气候中心及各地气象局官方网站查询获悉。

4)《数据上云 灾备当先》:云存储以其便利、高效,深刻改变着这个时代。然而,数据集中在一起,也意味着安全问题汇聚到一处。近日,欧洲云计算巨头OVH机房发生严重的火灾,引发人们对云存储数据安全的关注。作为全球体量最大的网站托管服务商之一,OVH这场大火造成损失最惨重的除了自身以外,还有那些损失数据且没有灾备手段的企业。游戏公司Rust就宣称,其数据在大火中全部丢失,且无望恢复。

5)《直击天气 与科学家聊“天”:谈谈“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这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意义?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生态系统特别是海洋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能为海洋做些什么?本期《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邀请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苏京志,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label :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 0 )

 



最多关注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