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资源部通报全国地灾防治监督检查情况》:近日,自然资源部通报了2021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活动监督检查情况。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单位能够较好地遵守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有关法律法规。总体看,甲级资质单位情况较好,丙级资质单位问题较为突出。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自然资源部2021年5月下发通知,组织开展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活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防治活动合法合规情况、单位管理和专业能力情况、安全生产情况三个方面,同时对2020年度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47家单位进行复查。
2)《团队青年学术交流活动在句容陈庄举行》:12月30日下午,区域人文经济地理研究室陈雯研究员团队和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研究室羊向东研究员团队在句容陈庄举行了青年学术交流会,两个团队师生近40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议由区域人文经济地理研究室副主任袁丰副研究员主持。交流会上,王荣副研究员以“网络学研究在社会和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经典网络学理论在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并着重通过我国湖泊中藻类的网络关系数据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作用。吴頔博士围绕“创建链接:跨界者对集群全球化及集群演化的影响作用机制”进行了汇报,介绍了跨界者推动产业集群参与全球知识网络与生产分工进而实现集群演化的理论框架,重点讨论了话语构建、创新力提升、生产协调和市场拓展四个跨界作用机制。肖伟烨博士做了题为“中国大都市区职住关系空间格局与机理研究:以上海为例”的报告,从城市交通和就业市场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上海大都市区职住分离的问题,分析了其时空分异规律,并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探索了职住关系的驱动机制,重点剖析了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就业可达性的影响。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带山地生态-水文过程与山地灾害互馈机制及灾害风险调控”2021年进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2月30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带山地生态-水文过程与山地灾害互馈机制及灾害风险调控”2021年度研究进展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专家组由傅伯杰院士、郑度院士、彭建兵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张洪江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鲁晓兵研究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兰恒星研究员、清华大学傅旭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强教授、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汤秋鸿研究员组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中科院以及项目牵头单位相关领导与会指导。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傅伯杰院士与彭建兵院士共同主持。
4)《水利部已发布105项国家用水定额 基本覆盖农业工业生活服务业》:近日,水利部发布《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苹果》、《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柑橘》。至此,水利部自2019年以来已陆续发布105项用水定额,其中农业14项、工业70项、建筑业3项和服务业18项,基本建立了全面系统的用水定额体系。国家用水定额依据《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要求,按照科学合理、适度从紧的原则开展编制,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用水现状、以及节水技术和设备发展等因素,力求实现定额指标的科学、合理、实用。作为节水工作必备的量化标尺,用水定额广泛应用于涉水规划、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节水评价、节水载体建设和监督考核等各项工作,是指导各行业开展节水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对于强化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等路径,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治山治水,“两山”底色更亮丽》:2021年12月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4届全体大会上,“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结果出炉。有75个国家的174个村庄参与竞选,最终,来自32个国家的44个村庄入选。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榜上有名!消息一传来,全村百姓奔走相告。谁又能想到,获此殊荣的小山村30年前是这般模样:粉尘蔽日、溪水浑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当时,村里开山炸石,富是富了,环境却遭了殃。但如今的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去年接待游客90多万人次,实现年产值近1亿元,其中七成来自旅游业。这里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发源地。水与土,乃“两山”底色,从余村到安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以年平均10平方公里的幅度缩减,水土保持率从2000年的84.5%提高到2020年的94.2%。全国首个生态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名副其实!
6)《新疆生地所举办第7期“天山学术论坛”》: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举办第七期“天山学术论坛”,本期活动邀请到马映军研究员。马映军的报告题目为“科研杂谈”。报告围绕“硬核”(hard core)展开,阐述了科研与科研能力、科学研究纲领和项目研究框架三个方面的内容。他结合5个具体案例,带领大家深入分析,如何形成自己的科研纲领、怎样找到更好的切入点、如何培养缜密的系统思维、提升科研能力。报告还着重阐述了如何撰写项目申报书,从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创新点、研究团队和研究基础等5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何写好关键部分、重点解析科学问题构成要素、提升申报项目的成功率。
7)《广东建成地质灾害数据综合管理系统》:2021年以来,广东省以现有的省市两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为基础,充分依托省政务大数据中心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力打造了地质灾害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地灾防治标准化、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四化”目标,为地灾防治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目前,该综合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建设已基本完成。据介绍,广东省地质灾害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了“一个多源异构数据库”、“七个子系统”和“一个综合展示平台+防灾专题”。目前,综合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相关的功能和数据完善工作。多源异构数据库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并提供服务。
8)《鄱阳湖水鸟数量创新高》:1月3日,江西省余干县瑞洪镇,前来鄱阳湖湿地观鸟的人络绎不绝。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日前发布的鄱阳湖区最新鸟情数据显示,工作人员在野外监测统计到水鸟76.6万余只,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新高。
1)《空天院学子包揽2021“昇腾杯”遥感智能算法大赛两大赛道冠军》:2021年12月31日, 2021“昇腾杯”遥感影像智能处理算法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武汉落下帷幕。空天院七室、一部、二部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机智队”和“maodou”两支赛队,经初赛、复赛近3个月的激烈角逐,从全国近200所高校的723位开发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夺得2021“昇腾杯”遥感影像智能处理算法大赛全国总决赛细粒度语义分割与变化检测两大赛道的冠军。遥感细粒度语义分割赛道冠军队伍“maodou”来自空天院二部与七室。团队基于swin transformer和upernet网络,对47类地物要素进行分类。通过波段选取、精炼结构、融合模型等方法,充分平衡了精度和效率,最终取得GPU精度分和GPU运行时间分的综合第一名。决赛阶段,团队基于华为昇腾面向全场景的AI框架昇思MindSpore,以出色的表现完成复赛成果在昇腾算力平台的迁移和调优。
2)《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通过验收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2月27日,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项目验收和成果评价会在青海盐湖所召开。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张银廷及海西州盐湖管理局、水利局、自然局和生态局等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盐湖管理局局长海吉忠首先对项目背景进行了介绍,青海盐湖所王建萍副所长对项目研究工作进行了汇报,各参研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了补充汇报。专家组及州直各部门负责人对项目完成情况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利用文献调研、野外实地调查采样、企业收集数据、遥感影像分析和卤水动态模拟等方法,全面分析了青海盐湖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评价了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盐湖资源开发的合理规模和产能。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通过资源、产业、技术和环境等多个角度的研究,提出目前盐湖开发对环境影响低于干旱区河流改道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为盐湖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依据。
3)《地信中心举办自主研发产品线上技术交流会》:12月30日,自然资源部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举办自主研发软件“优图”系列产品线上技术交流会。相关技术部门和“优图”系列产品负责人、技术人员参加会议。会上,“优图”系列产品研发技术人员就软件平台服务管理、矢量瓦片服务、动态地图服务、大数据查询分析服务以及移动端SDK等方面,对从部署到运维的一系列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对服务管理平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演示,解答了与会技术人员提出的问题。此次交流将促进并加深地信中心广大技术人员对自主研发产品“优图”服务平台的了解和认识,强化了部门、项目组之间的技术沟通交流,为日后推进技术协作、加快地理数据平台等项目的自主研发步伐做好了铺垫。
4)《中科院-伊朗科技副总统办双边研讨会召开》:12月28日,《中科院-伊朗科技副总统办双边研讨会》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干旱区水资源配置及节水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与伊朗德黑兰大学共同承办,中方负责人为刘冰研究员,伊方负责人为Arash Malekian教授。来自伊朗德黑兰大学、西北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甘肃农业大学等7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西北研究院赵文智研究员和伊朗德黑兰大学Arash Malekian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研究员和德黑兰大学国际沙漠研究中心主任Hossein Azarnivand教授分别致辞。中方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张恒嘉教授、西北研究院研究员何志斌、刘冰分别做了气候变化对天山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作物水分生产力与亏缺灌溉、西北绿洲稳定维护与生态系统管理、干旱区湿地生态水文过程及其作用机制等学术报告;伊朗方面Ali Tavili博士、Shahram Khalighi博士、Tayyebeh Mesbahzadeh博士、Hassan Khosravi博士、Arash Malekian教授等科研人员分别做了伊朗沙漠地区的生物复垦、基于BICSIM的青藏高原东部TMPA偏差校正、伊朗防沙治沙与可持续土地管理、伊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伊朗水资源管理等学术报告。通过本次研讨,增强了中伊双方在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土地管理方面的了解。与会人员表示,希望能够寻找合作研究机会,推动双方在防沙治沙、节水农业、水资源管理和绿洲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1)《集团内捕食削弱亚热带湖泊食物网的营养级联效应及其对湖泊生物操纵技术的启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刘正文研究员课题组基于我国亚热带湖泊常见的“鱼(虾)-大型枝角类(Daphnia)-浮游植物”的三营养级食物链,通过中宇宙实验构建了一个集团内捕食模型(图1)。结果表明当黄颡鱼、秀丽白虾单独存在时,会引起一个明显的营养级联效应,即大型枝角类消失,浮游植物生物量剧增;而当鱼虾同时存在时,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即鱼对虾的捕食削弱了营养级联,导致大型枝角类的存活率反而会高于单一捕食者的处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的增幅较低(图1)。同时,两种捕食者共存条件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控制能力也强于单一捕食者的处理组(图2)。实验结果表明在浅水湖泊的生物操纵工作中,除了要关注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外,各营养级的多样性也要予以关注,通过捕食者种类和年龄结构的合理配置,达到增强浮游动物牧食压力的效果。
2)《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毒素和异味物质的组成、分布及生态风险研究取得进展》: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谷孝鸿研究员团队,首次系统调查评估了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太湖多种蓝藻毒素和异味物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环境驱动因子及其对人类健康产生的潜在风险,并通过受控实验揭示了常见有害蓝藻及其代谢物对鱼类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蓝藻水华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新的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
1)《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2022年招聘公告》: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2022年招聘,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GIS)、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或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后。熟练使用Python、R或MATLAB,掌握GIS相关软件。掌握机器学习算法者优先考虑。(一)“百人计划”D类。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博士后(至少完成一期)。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且近五年内作为第一作者在JCR2区以上发表论文不少于5篇(其中1区不少于2篇)。(二)优秀博士、博士后。国内外毕业的优秀博士、出站博士后,进入研究所工作或进入广东省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论文者优先。(三)硕士。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硕士毕业生年薪10万元起。
2)《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GIS及遥感相关专业2022年招聘信息》:土壤资源信息中心立足于广东省及华南地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富的土地(土壤)资源,以3S现代信息技术和土壤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开展国土资源和农业土壤资源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现因业务需要,面向全社会招聘工作人员。1.基本要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测绘、资源环境或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全日制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生。2.岗位要求:具有地理学或土壤学等专业背景;熟练使用GIS和RS相关软件;掌握R、Python和MATLAB者优先考虑;具有敬业精神与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可频繁出差或在外驻点者优先。3.岗位职责:GIS在农业、国土、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行业的应用研究。
3)《武汉大学数字农业创新中心2021年12月岗位招聘启事》:武汉大学数字农业创新中心成立于2021年12月,以推动我国农业、农村、水利智能化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和水利为研究对象,融合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新兴数据科学和智能科学的方法和技术,重点研究农业感知、认知和决策智能的基础理论、农业智能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和软硬件。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热忱欢迎海内外人才加盟。(一)人工智能开发人员(4人);(二)中级安卓前端开发工程师(2人);(三)中级WEB前端开发工程师(2人);(四)GIS数据工程师(2人);(五)农业水利工程师(2人)。
4)《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陈明勇课题组2022年招聘2名博士后启事》:现因科研工作需要,诚聘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或与团队其他成员协作进行攻关研究,完成相关课题任务。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1)亚洲象行为学研究;(2)亚洲象栖息地及食物利用;(3)人象冲突及社区共管;(4)亚洲象扩散机制研究。1、年龄35岁以下,近年内已获得博士学位,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2、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富有创新思维,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身体健康,思想品德良好。3、具有生物学、动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自然地理学等研究背景。4、具有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5)《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晶课题组2021年12月招聘博士后启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晶课题组主要开展空气污染与儿童青少年健康研究,现因科研工作需要,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1-2名。岗位职责:1.与合作导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和发表论文;2.独立申请博士后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应聘条件:1.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对科研工作有较浓厚的兴趣;2.恪守学术道德,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3.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至少1篇高水平科研论文;4.具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统计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5.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且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含应届博士毕业生);6.符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后招收条件。更多信息可见北医博士后网站:https://postdocs.bjmu.edu.cn/index.htm。
6)《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2年科研、支撑和管理岗位招聘启事》:根据中心科技事业发展需要,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科研、支撑和管理岗位人员,诚邀有意者参与。招聘条件:1.身体健康,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2.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背景和相关研究工作经验;3.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能力;4.针对科研岗位,应具有不少于一个聘期的特别研究助理(含全职博士后)经历,其中博士后经历院内、外均可,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至少发表4篇SCI论文;(2)如有第一申请人(导师第一且本人第二的视同第一)授权发明专利1项及以上,则至少发表3篇SCI论文;(3)如有第一作者核心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则至少发表3篇SCI论文;(4)对于取得重大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有突出贡献的(例如在CNS及子刊等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或专利、软件等技术成果获得规模化应用的),可适当放宽论文发表数量要求;5.其它要求,详见岗位需求信息表。
1)《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多阴雨 西藏西南部有明显降雪》:1月7日08时至8日08时,黑龙江东北部、新疆西北部和西南部、西藏南部和西部、青海中北部、甘肃中南部、陕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西南地区东部、华中地区中南部、华东地区西部、华南西北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其中,湖南西南部、贵州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雨(10~20毫米)。内蒙古东南部、新疆南部、西藏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5级风,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域有6~8级大风。
2)《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成绩单出炉》:1月5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面总结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安排部署2022年应急管理重点工作任务。会议指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应急管理系统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大疫之后安全风险明显加大和极端天气灾害增多增强的双重压力,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为庆祝建党百年创造良好安全环境,全力以赴推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各项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3)《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来了怎么办?》入选2021年度防震减灾优秀科普作品名单
评论列表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