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合国报告——过去20年气候灾害数量增长“令人震惊”》:第31个国际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联合国12日发布报告说,全球自然灾害总数在21世纪前20年大幅攀升,特别是气候相关灾害数量出现“令人震惊”的增长。
2)《“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社会应急物资信息服务平台” 在京正式启动!》:10月13日,“2020国际减灾日系列活动暨防灾减灾千场科普讲座”公益活动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社会应急物资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会”在京顺利举行。中国工程院郑静晨院士,航天科工集团304所王俊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唐豹秘书长,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张婧媛共同参与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社会应急物资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会”(后称“平台”)启动仪式。
3)《2020国际减灾日系列活动暨“防灾减灾千场科普讲座”公益活动成功举办》:由中国地震局指导,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航天科工集团304所、防灾科技学院主办的2020国际减灾日系列活动暨“防灾减灾千场科普讲座”活动于10月13日下午在防灾科技学院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
4)《地学“王牌”学科2020排名发布,都在哪些院校?》:10月15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榜单包括96个一级学科,各个学科排名的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共有485所高校的4946个学科点上榜。
5)《内蒙古确定测绘地信、国土空间规划、地质调查3个副厅级事业单位》:10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召开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会议,确定了机构改革后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3个副厅级事业单位及4家厅属处级事业单位。
6)《“MAXAR 杯” 30 cm HD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制图处理大赛颁奖大会成功举行》:近日,广受测绘行业关注的“MAXAR 杯” 30 cm HD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制图处理大赛颁奖大会暨获奖者经验分享会在线上成功举行。会上,大赛的主办方——Maxar 公司与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颁布了获奖名单,并请荣获一等奖的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信息团队进行了经验分享。
1)《迄今最大三维星系图像覆盖3/4天空》: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天文学研究所(IfA)天文学家,使用“全景巡天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PS1)提供的数据,制作出了迄今最大的恒星、星系和类星体三维天文图像目录。该团队进行的测量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深度多色光学测量,覆盖四分之三的天空。研究人员称,这一目录未来有望催生出更多宇宙学新发现。
2)《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三号卫星,用于国土普查、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高分十三号卫星是高轨光学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农作物估产、环境治理、气象预警预报和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3)《中国卫通所属鑫诺卫星中文网站改版正式上线》:近日,中国卫通所属鑫诺公司对原有官方网站进行了改版,并于2020年10月10日正式开通上线。新版网站融合并完善了原网站的部分内容。其中,在卫星综合应用业务板块进一步完善,包含海洋通信、政企专网、运营商服务、应急通信、铁路通信、航空机载、直播转播服务、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
4)《北斗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北斗芯片都是“中国芯”》:近日,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在京举行宣讲报告会,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与融合应用》为题进行宣讲。部分在京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机关干部,“模拟政协”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代表参加宣讲活动。
5)《航天科工成功获取首幅1:2000比例尺雷达测绘数据》:10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获悉,该所测绘团队今年年初在贵州成功获取了国内首幅1:2000比例尺雷达测绘数据。
1)《我国学者在慢地震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74067、U1839211)等资助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丽凤研究员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西尔文·巴博特(Sylvain Barbot)教授合作,基于断层滑动的温度相依过程,对圣安德烈斯断层的深部动态破裂行为进行了数值建模,解释了近十年来观测的震颤和慢滑移事件,为深入理解中下地壳的断层失稳展示了一个新视角。
2)《新疆生地所与阿姆斯特丹大学合作在中亚新生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演化研究中获进展》:中亚拥有世界最大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尽管学者们猜测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与现代时期具有显著差异,但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宏祥副研究员、常存高级工程师参与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Carina Hoorn教授研究团队,通过结合精确的中亚花粉化石记录与地质、动物区系和气候数据,重建了4300万年以来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
3)《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覆被数据集(1990—2010)正式发布》: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覆被数据集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颜长珍研究员团队研制生产。数据空间范围覆盖我国西北六个省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内蒙古阿拉善盟;时间上共包含四期,分别为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采用1:70万比例尺,是目前西北地区精度较高、时空尺度较大的土地覆被数据产品。
4)《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观测数据集正式发布》: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由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于2003年建立,2018年入选中国气象局首批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被命名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该基地地处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深入流动沙漠腹地200km以上的大气环境观测试验基地。
5)《黄河流域地形因子与部分水文分析数据产品正式发布》:为了有效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将逐步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题数据集”,目前已经针对黄河流域水-土-气-生-人开展了相关数据的系统收集与专题数据制备。
1)《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2021年度招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公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现将2021年度公开招聘新职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招聘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本次招聘岗位主要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含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的高校毕业生)。
2)《前海创新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0年联合招收博士后》:根据前海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双方项目需求,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真诚欢迎优秀博士人才报名应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研究方向:1.城市与区域规划(战略规划、旅游规划)2.产业规划3.区域协同发展(包括但不限于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制度协同、政策协同、治理协同、人才协同)4.区域协同创新5.乡村振兴规划6.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研究。
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中心2020年10月招聘1名聘期副研究员启事》:因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中心建设和科研工作需要,现招聘聘期副研究员1名。岗位职责:承担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专员工作,实施项目全过程管理;发展寒区陆面过程,服务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关键过程模拟与预测。
4)《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中心2020年10月招聘1名研究员启事》:因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中心建设和科研工作需要,现招聘研究员1名。岗位职责:主持开发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同化系统,发展大气模式,推进青藏高原地球系统模型构建,支撑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突破,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中心2020年10月招聘1名科研人员启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中心因中心建设和科研工作需要,现招聘聘期副研究员1名。岗位职责:开发区域气候模型,维护青藏高原地球系统模型代码,服务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关键过程模拟与预测。
1)《关于征集2021年度信息科学领域重大项目立项建议的二次通知》:为了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的立项和资助工作,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信息科学部面向科技界征集2021年度信息领域重大项目立项建议。
2)《关于发布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1)《越南中部等地暴雨已致28人死亡》:10月13日,在越南中部广治省,暴雨造成山体滑坡。越南预防自然灾害中央指导委员会13日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12日22时,越南中部和西原地区连日来暴雨及相关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28人,另有12人失踪。
2)《海南岛东部持续强降水 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等地持续阴雨》:10月15日,重庆东南部、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江西西北部、安徽南部及广西西部、海南岛东部等地出现大雨,湖北咸宁、湖南岳阳、广西崇左、海南琼中等局地暴雨。今晨,河北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东部等地出现大雾,局地能见度不足500米。
3)《前三季度全国成功预报地灾519起》:据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共发生地灾7711起,共造成116人死亡、22人失踪、5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54亿元。与前五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前三季度全国地灾发生数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7.4%和88.9%,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减少44.6%。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全国地灾发生数量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27.6%和78.9%,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减少34.3%。
4)《国际减灾日——记牢这些,关键时刻能自救!》:2020年10月13日是第31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面对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应该学会和掌握常见的自救基本常识,提高应变能力,及时自救、互救才更有生存的希望。一起来学习吧!
评论列表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