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环志:破解候鸟迁飞之谜



标签:

发布时间: 2020-12-23

浏览次数: 3587

夏去秋来,北雁南飞的时节又将到来。鸟类的迁徙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南北迁徙的候鸟自古以来就激发着人类的无限遐想。候鸟在哪里越冬,如何跋涉千里,哪些因素影响着候鸟的迁飞?

大部分候鸟的详细迁徙规律对于我们来说,一直是个谜。如今,科学家告诉我们,鸟类环志可以帮我们揭晓这个谜底。

鸟类环志的价值

按照《全国鸟类环志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鸟类环志是指将国际通行的印有特殊标记的材料佩戴或植入鸟类身体对其标记,然后将鸟放归自然,通过再捕获、野外观察、无线电跟踪或卫星跟踪等方法获得鸟类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的科研活动。

通过鸟类环志可以了解和研究鸟类迁徙、分布、季节运动、种群结构、气候环境变化等方面规律。鸟类环志对鸟类迁徙规律、物种生态学、气候环境变化、稀有物种保护研究等具有积极意义。据估计,世界上每年有几十亿只候鸟跨越多国边界迁徙,是自然界最引人注意的生物学现象。候鸟在迁移过程中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危机四伏的大自然中保护自己、在冰天雪地中获取食物……通过鸟类环志人类可以了解鸟类生活史、种群动态等,为保护珍稀濒危鸟种、利用候鸟保护农林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航空安全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吴斌说,鸟类环志为研究鸟类生活规律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也为保护鸟类资源、制定合理的生态措施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志一只鸟相当于保护几十只”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近一年来,我国共环志鸟种430余种,环志数量近31万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连续7年位居亚洲第一。我国还首次出现了环志数量超过10万只的站点——黑龙江新青林业局鸟类环志站。

国家林业局权威人士说,近一年来,我国共回收鸟类约17种35只(不包括环志地点的重捕鸟类),回收率约为0.1%,为鸟类迁徙规律研究增加了资料积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还回收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俄罗斯、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环志鸟48种346只以上,我国的环志鸟在印度、孟加拉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也有发现。

科学家们根据鸟类环志和回收时间,证实了黑龙江省伊春地区为白腰朱顶雀春季向北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兴隆地区为其越冬地或途经地;证实了台湾彰化沿海地区为双台河口繁殖黑嘴鸥的越冬地,辽宁丹东沿海滩涂为其游荡区域;证实了辽宁阜新地区为银喉长尾山雀的越冬地;进一步证实了雀鹰和松雀鹰的迁徙路线和越冬地点;进一步证实了上海崇明东滩环志放飞三趾滨鹬迁徙到俄罗斯萨哈林岛柴沃地区;证实了蒙古国繁殖的大天鹅在我国河南、山西和山东东营黄海三角洲湿地及荣城沿海湿地越冬,内蒙古鄂尔多斯和山东济南等地区湖泊和河流湿地为其迁徙途中重要停歇地。云南省鸟类环志10年间还发现了13种云南省鸟类新纪录。

目前,全国共有41家单位在44个地区开展鸟类环志。其中,东北和黄海、渤海湾地区环志数量28.9万只,占环志总数的93.5%。黑龙江省有12家单位开展鸟类环志,环志数量近21万只,是我国鸟类环志数量最多的省份。

在山东长岛、黑龙江新青林业局、上海崇明东滩、云南新平等地,过去一些经验丰富的捕鸟能手被聘请来参加鸟类环志。经过教育、培训,捕鸟人变成了护鸟人。吴斌说:“环志一只鸟相当于保护几十只。”

鸟类环志需要更多扶持

吴斌介绍,欧洲、北美地区开展鸟类环志已有上百年时间,而我国还不到30年,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开展少量的环志工作,西部地区还有好多地方甚至还没有环志站点,远不能适应国内外鸟类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

另据了解,我国鸟类环志目前尚没有专项经费支持,资金由各站点自筹,这种状态不利于鸟类环志的开展。如何增加资金投入,吸引更多的鸟类工作者和保护人员开展鸟类环志工作,应该引起有关各方的广泛关注。

国家林业局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鸟类环志站各站点间的配合和协作明显不足。因此,要想持续、系统地研究候鸟迁徙规律,就必须把这些点连成网,组建全国鸟类环志网络。例如,采取固定网场、统一编号、同时布网等方式,充分利用捕捉和环志的信息,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特定鸟种的迁徙路线和规律等开展系统的对比研究。



科普文章
  • 鸟类环志:破解候鸟迁飞之谜
  • 湿地是地球之“肾”
  • 湿地的分类
  • 遥感科普
  • 雾霾与环境
  • 大豆生长日记
科普视频
在线教程